原神与神的关系,自从《原神》游戏上线以来,其丰富多彩的世界观、绚丽多彩的画面以及神秘有趣的剧情吸引了无数玩家的关注。在游戏中神的存在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,而草神之眼与神之眼的关系更是游戏中广受关注的话题之一。 草神之眼是《原神》中的一种神器,它能够让使用者看到世界中所有的生命形态,并且能够掌握自然万物的力量。而神之眼则是游戏中出现的一个独具神秘色彩的力量,据说它能够让使用者穿越时空,掌握全能的力量。 关于草神之眼和神之眼的关系,一些玩家认为它们是相互独立的存在,没有太大的联系。而另一些人则认为,草神之眼和神之眼有着紧密的联系,它们都属于神的一部分,是神创造出来的力量。无论是哪一种观点,这些神秘的神器在游戏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,为游戏增添了无限的趣味和神秘感。
草神之眼与神与神之眼的关系是什么?
自机角色获受何种属性的神之眼,取决于自身符合哪位七神追求的“理念”。七神追寻的七种理念,自由、契约、永恒、智慧、正义、战争、【 】。
七神追求的理念的现实依据,就是对应的民族精神。不只是七神,所有的魔神都有着对应的民族精神。换言之,魔神就是对应的民族精神的显化,并非是七国对应着现实中的国家原型,而是魔神对应着现实中的民族原型。
这种说法好像跟原来的国家原型说大差不差,但以枫丹为例,我们就能知道其中的差别。
目前大多认为枫丹的原型是法国,已有的游戏内文本也支持这一观点。但是也有诸如工业革命之类的线索显示,枫丹也有着英国元素。那么,要怎么体现英国元素,使之合理化更符合游戏内设定呢?只要加入一个枫丹本土魔神,使之代表英国就可以了。
再说回璃月,我们知道璃月的三神同盟是摩拉克斯(钟离)、哈艮图斯(归终)、马克修斯(锅巴)。有说法是将钟离、归终比作炎黄二帝。至于锅巴,还记得锅巴最初的设定是熊猫吗?而熊猫恰好就是蚩尤的坐骑。与盐神赫乌莉娅最相关的传说,来自于我国少数民族,廪君与盐水女神的故事。而璃月的七星八门,八门汇集着来自璃月各地的部落民族,银原厅是盐神子民,盛露厅的前身是来自层岩巨渊,以开采琉璃晶砂、交易陶瓷制成品为生的部族。
所以所谓的魔神战争,所谓的争夺大厅中七个座位的游戏,其本质上是现实世界中不同民族融合成国家的过程。
当然由于种种限制,非重要魔神身上没有体现出“民族精神”,但这不妨碍本理论模型在重要魔神身上的准确度。另外,由于文案的个人偏好,魔神所依照的“民族精神”也可能并非是主流的民族精神。比如,草神,就不是以印度主流的婆罗门思想,而是以佛教思想为设计原型设计的。
大慈树王与小吉祥草王的原型,来自于佛陀成道时所居的菩提树和座下的吉祥草蒲团。
草神之眼的关键词是“成长”,而成长这个关键词,它的根源来自于唯识学中的概念——转依(转识成智)。
在介绍转依之前,我先介绍一下唯识里的“种子”概念。了解了种子,有助于我们了解整个草系是怎样设计的。
世间种种精神的、物质的现象,皆是阿赖耶识中种子变现而起。阿赖耶识摄持诸法种子,有生起色心诸法的力用,此力用即称为种子。 沉隐的种子(潜伏的功能)生起色心诸法时,称为现行。
佛家以世间万物都随因缘变化,故认为诸法(一切事物)皆无自性(自性即真实不变、清纯无杂之自体本性)。而唯识学认为,这世间的一切,都是由阿赖耶识中蕴含的种子所变现出的,故而外境并非实有。甚至于“我”本身,也不过是五蕴和合而成的假我,不存在一个恒常不变的实我。(关于“我”,由于印度哲学认为人有灵魂。相当于实我,灵魂不灭,故而生死轮回,存在一个灵魂作为业报的主体,而佛家则强调诸法无我,否认存在灵魂,唯识以阿赖耶识作为轮回的主体)
所以草系的力量,或者说草神的权能,不是常说的生命或者意识或者记忆之类,就是“种子” ,意识、记忆和生命都是由种子变现而来。唯识学里种子的概念涵盖了生命、记忆与意识。凡宇宙一切所有,都不离开识的关系和不出识的范围。
唯识学的核心理论就是种子与熏习,唯识宗以此来阐释佛家的缘起,阿赖耶识有生一切法之功能,此能生之因,谓之种子,自此种子生起色心诸法,谓之现行。能生的种子是因,所生的现行是果。当种子生起现行之际,现行有强盛的势用,刹那间熏习起现行的种子、成为新种子,这就称为“种子起现行,现行熏种子”。在种子起现行时,种子是因,现行是果。而现行熏种子时,现行是因,受熏的新种子是果。所谓熏习,是我人身、口所表现的善恶行为(身行、 语行)或意识所生起的善恶思想(意行),其“气分”留于阿赖耶识中,如香之熏衣,即谓之熏习。而我人身口意三者所表现之行为,就叫做现行。换句话说。第八阿赖耶识。能将经验的痕迹保下来,这就是气分或种子。而经验(身口意三者的行为)的痕迹,能影响一个人未来的性格及行为,这就是熏习。
而所谓的“成长”,就是将人的阿赖耶识中的“种子”不断积累,将杂染的有漏种子,转变成清净的无漏种子,即转依,转识成智。当然,在佛家里,转依需要靠修佛。而在提瓦特,成长不是指修佛,更接近于哇,孩子一瞬间长大了的感觉。
纳西妲的元素战技,所闻遍计中的灭净三业,及来自于转识成智中四智之一的,成所作智。转前五识得成所作智。“成所作智”又叫“事智”,是以身口意三业为众生行善,利益有情之智,由言耳鼻舌身五识转来。
生长碧翡的文案中的“『生命』一直都是目的,『智慧』才是手段。”也暗含着佛学,佛家大乘(Mahayana)之说。本意即是能够装载、度脱一切众生的、无限大的运载工具车,即解脱的手段,目的是远离六道轮回之苦。
「我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…」
「人们手握着手转圈。贤者与愚者,舞女与勇士,人偶与神像…」
「大家的欢舞里蕴藏着宇宙的一切。『生命』一直都是目的,『智慧』才是手段。」
唯识学简要介绍
唯识学是大乘佛学的三大体系之一,属于大乘瑜伽行派的思想,创立人传说为弥勒,现代学者认为无著和世亲兄弟为实际奠基人。
唯识学主张“一切唯识”,即世间一切现象都是由“识”——阿赖耶识,变现出来的。
阿赖耶识,意译为藏识,能含藏万有,又能含藏生长万有之种子。所谓“种子”其实就是指阿赖耶识 能够变现世间万物的种种功能,此功能未发生作用、于潜隐状态时,称为种子。
唯识以八识立论,前五识为眼耳鼻舌身,第六识为意识,第七识为末那识,第八识为阿赖耶识。
前五识依赖身体的感觉器官而发挥作用。
第六识与前五识相比,它能够将一切法,即有形无形的一切事物做为自己活动的对象。《八识规矩颂 》中称其“动身发语独为最,引满能招业力牵”,就是说第六识在所有的识中力量最强,它可以引发言语和行为,从而形成佛教所谓的业力。
第七识,末那识,末那的意思就是意,思量的意思,音译为末那。那识的特殊之处 在于它的思量作用强于其他七识,而且是持续不间断的。它与第六识的区别在于,第六识是依靠第七识的存在而生起。且末那识把阿赖耶识思量为“我”。
第八识被称为阿赖耶识,即藏识。其含义是能藏、所藏、执藏。能藏。指的是第八识能够将前七识活动的所有痕迹全部收藏记录下来,作为一种“种子” 储存,并影响自身以后的发展。种子是一种比喻,“指己发生的心理活动所遗留 下来的一种能产生后果、具生起新的同类心理活动的潜在势能,亦称‘习气’,即心理活动的惯性延续。这种具决定未来心理活动走向的习气、种子埋藏于阿赖耶识中,当具备一定的条件时,便成为决定人意识活动的力量,在意识表层形成心识的‘现行”。所藏,指前七识活动而留在第八识中的种子。执藏,即我爱执藏,指它能被第七识执为实际存在的内自我。
第八识与前七识的不同就在于,它能将前七识的活动痕迹永久性的收藏起来,并且随着生命的流转而相续下去。唯识学将这种功能比喻成“种子”,一颗种子蕴藏了未来发展的可能,只要各种条件满足,种子便能生根发芽,结出果实,即变现出个体生命以及外在的世界。
唯识学在南北朝时期就已传入我国,但由于唯识学自身的发展和传入我国时的翻译、传播等问题。我国唐代高僧,玄奘在研习各类经典后,发现当时的佛经有彼此矛盾之处,于是前往天竺,求取真经。在当时的佛学研究中心,那烂陀寺,向住持戒贤学习《瑜伽师地论》等经典,带回来瑜伽行派的各类梵文典籍。
名流先达,部执交驰,趋末忘本,摭华捐实,遂有南北异学,是非纷纠。永言于此,良用怃然。或恐传译踳驳,未能筌究,欲穷香象之文,将罄龙宫之目。——《大唐西域记》
法师既遍谒众师,备餐其说,详考其理,各擅宗途,验之圣典,亦隐显有异莫知适从。乃誓游西方以问所惑,并取《十七地论》以释众疑,即今之《瑜伽师地论》也。——《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》
总的来说,原神中的角色与神灵之间存在着复杂且神秘的联系。草神之眼作为原神世界中的重要角色,能够感知并掌控大自然的力量,与神的关系也是一种不同于常人的联系。而神之眼则是与草神之眼相对应的神器,更是能够直接与神灵沟通并受其指引的存在。这些关系在游戏中仍有待揭示和探究。